铁书网

字:
关灯 护眼
铁书网 > 五代十国往事 > 第962章 太祖往事2

第962章 太祖往事2

    “益重儒臣”

    963年,赵匡胤打算改元,于是让范质等宰相们牵头商议新年号,要求高端大气上档次,更重要的当然是不能被前人使用过。经过一番研讨,最终定为“乾德”,有云“夫恢恢乾德,万类之所资始”。当年11月,赵匡胤诏改建隆四年为乾德元年。

    灭蜀后,一次非常偶然的发现,令赵匡胤倒抽一口凉气。当时他无意间发现了一面从后蜀缴获的铜镜,让赵匡胤惊讶的是镜子上赫然刻着“乾德四年铸”。

    “朕穿越了?”赵匡胤毛骨悚然,随即把这面明年生产的铜镜拿给百官观看,问他们这是什么情况,一众高官竟不能答。于是又找来翰林学士陶毂、窦仪,问他们是否能解释一下。

    窦仪微微一笑,立刻说道:“想必是蜀地的战利品吧。”

    赵匡胤大惊,问他怎么知道的。

    “当初前蜀王宗衍曾以乾德为年号,应该是那时所铸。”前蜀王宗衍的乾德四年即后梁朱友贞龙德二年。

    赵匡胤于是向左右感叹道:“宰相须用读书人!”史籍记载,从那之后,赵匡胤“益重儒臣”。

    这个小故事值得一番细细推敲:

    首先来说,窦仪出尽风头,博得赵匡胤欣赏,但赵匡胤在赞赏窦仪之余,也流露出对“宰相”们的不满,暗指他们孤陋寡闻,居然不知道在四十年前就已经有伪政权使用了“乾德”做年号,以至于赵匡胤很快就又改元“开宝”,弃用了“乾德”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范质、王溥、魏仁浦这三位宰相也都是如假包换的读书人:

    范质,后唐明宗朝进士及第;王溥,后汉初年高考状元;魏仁浦,三人中学历最低的,却也是从翰林院基层做起的,从翰林院一路熏陶过来的。

    这三人怎么就不是读书人了?跟窦仪比起来,怎么就不香了?

    实际上赵匡胤这句话还真不是故意寒碜“周三相”,而是指桑骂槐,旁敲侧击地说给赵普听,因为赵普同志就没有进士及第的学历,是临时工出身,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教育,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“读书人”,赵匡胤经常劝他要多读书。

    赵普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典范。长期以来,他因没学历而饱受学术圈鄙夷,但他也因此摆脱了学术的桎梏,总能在实际工作中直击问题本源,并能准确地提出务实且灵活的解决方案,从不拘>> --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贤妻良母操劳死,重生摆烂赢麻了这个主角明明很强却异常谨慎巅七重生:纵横被第五统治的世界反派: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领主:被后妈流放,我干烂全世界开天鸿蒙诀